关于我们 | 部门概况 | 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查询
图片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广工 >> 纸媒汇

信息时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广东一批高校有大收获 两广东籍院士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字体: 2020年01月13日 浏览量: 编辑:朱小翠 来源:信息时报2020年1月11日 第A3版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孙小鹏 实习生 林晓欣 通讯员 华轩 肖建喜 黄学茭 黄华利 卢迪 杜清 陈芃辰

昨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潜艇专家黄旭华,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荣获本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记者发现,两位院士均为广东籍,其中黄旭华原籍广东揭阳、出生于广东汕尾,曾庆存出生于广东阳江。

广东高校方面,来自华南理工大学陈克复院士团队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广东工业大学2项成果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的许能贵研究员领衔的项目,获得了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由华南农业大学主持完成的2项科技成果和参与完成的3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广东高校获奖项目介绍

华工陈克复院士:

十年努力,助造纸业摘掉“污染大户”帽

此次华南理工大学陈克复院士团队获奖的项目为制浆造纸清洁生产与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这一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是广东省内高等学校牵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零的突破。

据介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纸和纸板产量不断提升,2010年后超过1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一。但是,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废水量和COD排放量位于各行业之首,2011年行业废水排放总量达38.3亿吨,约占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五分之一,COD排放总量达74.2万吨,约占工业COD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被社会称为“污染大户”。

如何让造纸业脱掉“污染”帽,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科技难题,也成为陈克复院士团队这十年来做的事情。陈克复带领科研项目组建产学研创新团队,经过近10年的努力,终于突破“化机浆废水高效低耗蒸发技术”等10项关键技术及11项支撑技术,取得了化机浆废水全资源化利用等10多项成果,形成5套先进可靠的技术体系,并在现代化大型生产线实施产业化及推广应用。

据公布的数据,在本项目的推动下,如今造纸行业废水与COD排放总量比2011年下降38.2%和55%。

华农:

再捧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年获10项国家科技奖

由华南农业大学主持完成的2项科技成果和参与完成的3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数位居广东省所有单位第一,全国农业高校第二。

其中,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由刘雅红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完成的成果“动物专用新型抗菌原料药及制剂创制与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攻克了溶葡萄球菌酶的产业化难题,创新了动物专用抗菌药沃尼妙林、头孢喹肟和头孢噻呋原料药的合成技术和制剂工艺,达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产品代替进口产品,并出口国际的目标。

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由樊小林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完成的成果“植物源油脂包膜肥控释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成果针对包膜肥膜材难降解、释放不可控、包膜效率低、有溶剂污染环境、肥料配伍技术落后等难题,创制了可降解植物源油脂包膜材料,创建了可调控包膜肥养分释放的控释技术,集成高效、节能连续化包膜肥制造工艺,研发同步营养肥新产品和新技术,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施肥劳动力减少50%,实现了包膜肥的大面积应用。

此外,学校作为第二完成单位,由江青艳教授(排名第三)、邓近平教授(排名第六)参与完成的成果“猪健康养殖的饲用抗生素替代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学校作为第二完成单位,由张建国教授(排名第三)参与完成的成果“饲草优质高效青贮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学校作为第五完成单位,由李永涛教授(排名第六)参与完成的成果“稻田镉砷污染阻控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广工:

2项成果分获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据了解,广东工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2项成果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陈新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成果“高端电子制造装备高速高精点位操作的关键技术与典型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陈新教授带领团队,经二十年的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建立了高速精密电子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理论与技术体系,联合深圳大族激光、大族电机等企业研制了系列核心基础部件和典型高端装备,获得国内国际一流龙头企业的严格认证与批量采购。项目有力推动了系列电子制造装备的自主可控,服务企业千余家,为我国电子制造产业的高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成勇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成果“高端印制电路板高效高可靠性微细加工技术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端印制电路板被称为电子工业的基石,我国微细加工刀具易弯曲、易断裂、易磨损和崩刃且钻孔质量差,严重制约高端电子产品制造业发展。王成勇教授带领团队,联合多家企业,围绕电子电路复合材料微细加工展开科研工作,历经十余年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究,破解了微细钻头易磨损、易折断、微孔群加工质量差效率低等行业难题,在高端电路板微细刀具材料制备、微细刀具设计与制造、微孔群加工工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建立了完整的高端印制电路板微细加工质量保障工艺体系。

广中医许能贵:

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残障率可降至17.9%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员许能贵领衔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得了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许贵能研究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时间近30年。

据了解,中风在我国发病率居首位,每年有超过250万新发病例(其中缺血性中风占56.6~80%),死亡超过 150万。许能贵告诉记者,中风是中医的病名,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分别对应现代医学说的脑梗塞和脑出血。中风绝大部分都是缺血性的。“相对说来缺血性中风一旦发病了以后,病人的生命体征都是比较平稳,所以可以尽快地使用针灸进行治疗。缺血性中风,针灸一早介入效果更好,留下的后遗症也少,所以说我选择了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作为突破点来进行研究。”

针对该问题,许能贵创新地提出“督脉为脑脉、主治脑腑疾病”的学术思想,创建了以“通督调神针刺法”为主体的缺血性中风偏瘫的分期治疗方案。经国内外多中心、大样本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该方案可使缺血性中风偏瘫的残障率由国际上的平均40%降低到17.9%。本项目组主持制定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路径和针灸国家标准1项。

据了解,研究成果在全国4个中心、11个分中心得到广泛应用,病房患者达到23300例/年,门诊患者达到 232700例/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49亿元、间接经济效益 8.19亿元。


网址链接:http://epaper.xxsb.com:8000/html/2020-01/11/content_785935.htm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博

扫一扫
手机看广东工业大学新闻网

关闭

我来说两句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3 gdutnews.gdu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08833号

技术支持 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电子邮箱:xwzx@gdut.edu.cn

建议使用IE7内核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