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通讯员 林梓柔 梁家琦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如何进行?准疫情后期,在线教学如何向复学迈进?疫情后,学校又如何适应混合式教学的新常态?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中国教育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沪江教育联合协办、教指分委秘书长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组织的“同心抗疫助教学,教育技术网上行”在线抗疫社会服务志愿活动顺利举行,为以上问题给出专业回答。
“同心抗疫助教学,教育技术网上行”公益活动
全国30所高校43位专家学者分享教育信息化经验
本次活动于4月25日正式启动,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南大学等全国30所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国内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家长、教育管理部门及其他社会人士,提供了疫情期和后疫情期的教育信息化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指导。
教指分委主任委员、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胡钦太教授介绍,教指分委主办的本次活动,聚集了全国30所高校的43位学者、青年骨干教师,连续6个周末为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师生家长提供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业指导。
“这是全国高校各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中覆盖对象面最广,持续周期最长、公益直播场次最多的一次‘国家队’行动,展现了全国高校各教育技术学院系的时代担当和专业实力。”
首场活动时,教指分委主任委员会全体成员视频致辞
据介绍,教育技术学,是当代教育科学与信息技术科学相融合的新兴学科,是支持教育创新与教育信息化的学科,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制高点,也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优先发展的学科。
本次系列公益讲座的开展,一方面为全国信息化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另一方面也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建设发展拓展了社会传播途径。
全国30所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资组成的“国家队”
关注在线教学新动态
专业解读混合式教学
针对疫情期的在线教学困惑,教指分委副主任委员、西北师范大学郭绍青教授指出,在线教学不是课堂搬家。
同时,他从对在线教学理解偏差导致简单应用、教师面临的“习惯”改变、结合初中项目学习案例透视在线教学设计等进行了详细解答。
针对后疫情期在线教学复学朝混合式教学转变的问题,上海外国语大学金慧教授在《后疫情时代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中介绍了混合式教学可以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同融合、扬长避短;讲解了如何从目标、内容、活动、资料多方面来设计混合式课程,以及混合式教学发展的未来趋势。
针对疫情后的学习,教指分委秘书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作了题为“智能时代的学习新变化”的公益讲座。
胡小勇结合智能时代特点,从八个方面出发向大家娓娓道来:第一,技术进化,与社会发展同向而行;第二,信息核爆,海量级信息蜂拥而来;第三,媒介融合,技术成为人体的延伸;第四,数字生存,信息时代下的历史背景;第五,文化迷思,技术改变了人的认知;第六,春江水暖,感知智能时代的来临;第七,充电蓄能,新时代师生共同成长;第八,未来已来,重新给“学习”下定义。
在线抗疫社会服务志愿活动的成功举办,还得益于助教志愿者的参与。
十位来自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在活动中承担了技术支撑、海报宣传、现场主播、服务保障等工作职责。
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孙硕同学说:“我在这次公益活动中,作为志愿者参加了讲座的技术支持、课前导播服务。公益助学,我为自己能够为社会做点有价值的事情,充满了骄傲;学以致用,也让我认识到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重大实用价值。”
直播服务志愿工作组成员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网址链接: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pad/index.html#/detail/86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