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部门概况 | 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查询
图片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广工 >> 纸媒汇

【新华社客户端】做新时代的攀登者——专访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邱学青

字体: 2022年06月12日 浏览量: 作者:瞭望客户端记者 编辑:朱小翠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2022年6页10日 审核:朱小翠

“做新时代的攀登者,要立德修身,止于至善。超越‘小我’、融入‘大我’,做一个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广工人,融入到国家、民族和时代大舞台。”

“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科学家和大国工匠,应该成为广工学子星空里最亮的‘星’,成为大家心目中的‘顶流’。”

2021年新生开学典礼上,广东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广工)校长邱学青殷殷寄语全校师生。这既是对广工学子的殷切期望,更是广工人建功新时代、阔步新征程的奋进之声。

与广东崛起共成长 为广东发展作贡献

2021年,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这个建设守护香港供水生命线的光荣团队中,有200多名广工师生。1964年,他们奔赴一线艰苦奋战9个多月,为解决几百万香港同胞的饮用水难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有一位同学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从1958年建校至今,广工几度易名、校址数次搬迁,但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国家发展需要什么,广东发展需要什么,广工就努力贡献什么。无论在哪个发展阶段,始终秉承‘与广东崛起共成长 为广东发展作贡献’精神底色,这个理念已深深融入广工人的精神血脉里。”

邱学青如数家珍,回顾了广工从1958年办学、1995年扩规模、2004年拓空间、2015年上水平,到2021年攀高峰的历史发展关键节点。历经“四个阶段”的跨越式发展,如今的广工具有“大、实、特、快”的发展特点,成为近些年来广东省进步最快的高校之一,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跑出了“加速度”和“高质量”。

作为广东省属理工科高校的“长子”,几十年来,广工培养了40多万名毕业生。其中,超过92%的毕业生选择在广东省就业,80%以上奋战在产业一线。从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技术前沿产业,为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可以自豪地说,在广东,哪里有工业制造,哪里就有广工人的身影。”邱学青说,一代又一代的广工毕业生已成长为科技拓路人、行业带头人、产业领军人,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冠周、闻泰科技公司董事长兼CEO张学政、广州市地铁总公司原总工程师陈韶章、“东深供水工程”建设群体中的“时代楷模”校友等。

阔步迈进新时代,面对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广工人依然冲锋在前,活跃在广州、佛山、东莞、汕头、惠州、河源等南粤大地,与地方政府和工业界联合共建了佛山数控装备研究院等13个“造血式”重大协同创新平台,服务企业6000多家,构建起“点—线—面”立体式产业服务体系。近两年,广工大力推进校地合作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地方政府共建广州大学城(广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同时,将沙河校区改造成为大学科技园,打造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全面助力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

邱学青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一代代广工人继承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以实际行动践行大学使命担当的生动体现。”

“企业深度参与,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广工模式”

在近年来的各项重量级比赛中,广工成绩亮眼: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荣获“两金一银两铜”,斩获全国唯一的“乡村振兴奖”;2020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Robocon大赛一等奖,代表中国参加第十九届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际交流大会;2021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全国一等奖;在刚刚结束的2022年第七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上,获全国高校一等奖、 广东省冠军。

“我们一直强调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创新成果转化在南粤热土上。”邱学青说:“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竞赛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广工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广工的‘闪亮名片’。”

学校探索和实践“创新创业为导向、多学科交叉、产教融合港澳协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广工模式”,建成了2万平方米的工大创谷,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目前有200个学生创新团队入驻,是广东唯一囊括教育部“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等8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荣誉称号的高校。

为对接快速发展的广东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广工积极开拓校内外资源,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构建了企业深度参与,跨学科、跨专业多维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是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全国首批合作高校,也是字节跳动“最佳校园人才合作伙伴”。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广工已逐渐建立多种跨学科多专业的产教融合特色培养模式——与华为公司合作,以面向鲲鹏/昇腾计算与人工智能生态建设为目标,突破国外对国产计算与人工智能产业的封锁,成立华为智能基座学生社团,形成从课程学习到项目、从项目到竞赛不断螺旋式训练的过程,为国产鲲鹏/昇腾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培养;粤港澳机器人联合学院以项目驱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南航定制培养航空器维修的国际专门人才为代表的面向高精尖企业的培养模式;与腾讯合作的广工腾班模式适合于培养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人才;与广汽埃安的合作,以微课题项目的研究为主,培养新能源汽车的制造、研发技术人员,其模式适合于国有体制的企业。

这些新工科新文科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很受市场欢迎:如粤港机器人学院、集成电路学院设计联合学院的毕业生100%实现高质量就业或升学深造。

“我们通过这种模式,实现‘因材施教、兴趣驱动、特色培养’,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内驱力,效果明显。”邱学青说,2020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广工位列全国高校第25位。

七星拱月 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大学

近日,全国团体标准发布平台公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的三项团体标准,这三项团体标准的牵头制定者均来自广工智能信息处理团队,为我国北斗卫星系统落地工程战略的推进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

“加强科学研究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自2019年底就任广工校长以来,邱学青的治校理念和思路非常清晰,“人才培养是根本、科学研究是重点、学科建设是龙头、队伍建设是关键、文化氛围是灵魂、改革创新是动力、制度建设是保障。通过这七个方面的建设,全面推动广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我们把这称做‘七星拱月’。”

邱学青说,十年树木,百年育人。一所大学要成为常青树,就要把人才培养摆在首位。教育者要葆有“以生为本、爱生如子”的教育情怀,时刻铭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操守,用心用情用力,培养出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坚实基础、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科学研究方面,近年来,广工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卡脖子”难题,加强对高端电子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绿色化工、生物医药和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做大做强传统优势学科的同时,做精做细国家战略所需,做优做实新兴交叉融合学科,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广工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从硬件设施、学风建设、师德师风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凝练“广工精神”,传承发扬“融入产业、创新担当”的广工基因,增强广大师生、校友的“广工情怀”。

思想文化软实力激活硬核发展动力,广工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5个学科进入前1%。

“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建成‘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扎扎实实做到‘广东需要广工,广工离不开广东’” 。邱学青说。

奋勇攀峰 做新时代的答卷人

上个月召开的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作为广东省属重点高校,要建设什么样的广工,为广东提供什么样的支撑?

“学校要抢抓机遇,强基础、扬优势、显特色、攀高峰,答好时代的答卷,努力为广东发展作出广工新的更大贡献。”邱学青说,“十四五”时期,学校将举全校之力,主动对接国家和广东省重大战略需求,紧紧围绕广东省“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举全校之力高质量推进“1+2+3”攀撑计划学科提升工程,打造高层次人才高地、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使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为全省科技创新战略和制造强省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具体而言,“1”是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基地,加强高素质新工科人才供给,实现“十万学子十万军,三千粤甲领创新”的育人目标,为广东输送更多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石化、“双碳”等产业急需的人才;

“2”是指建设高端电子制造学科群和绿色材料化工学科群,致力于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先进封装技术与高端装备、先进电子材料、3C制造自动化等技术领域为广东省突破系列“卡脖子”难题,在先进绿色炼制技术、变革性材料创制、清洁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3”是指建设智慧医疗创新技术中心、国际先进设计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支撑医疗卫生行业高质量发展,擦亮“广东设计”的国际化品牌,加速面向中小型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

邱学青说,“攀撑计划是广工全力推进学科提升工程中的重要举措。学校首期投入大额资金,重点建设29个校级科研团队。希望通过3年建设,各团队能在重大项目、重大成果、重大平台、高水平论文、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及青年人才培养、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持续突破,不负重托,勇攀高峰。”

展望未来,邱学青表示,广工的发展已具备新时代的“天时”、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利”,加上全校师生凝心聚力的“人和”,广工将推动学科高峰快速凸显,学科高原全面崛起,力争到2025年建成“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科特色鲜明,极具创造活力,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创新型大学。

网址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0870516?channel=weixin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博

扫一扫
手机看广东工业大学新闻网

关闭

我来说两句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3 gdutnews.gdu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08833号

技术支持 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电子邮箱:xwzx@gdut.edu.cn

建议使用IE7内核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