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1日,一个融合医科、工科、企业跨领域、多学科资源的医工结合创新平台——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医工结合分会在粤正式成立,成立当日举办了第二届华南医工结合创新大会,来自医、工、企领域的专业人士深入、广泛地交流了医工结合前沿技术、政策,分享医工结合实践案例,展现了这个融合平台的鲜明特色。广州市越秀区副区长陈烯、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王成勇共同为平台成立揭牌。
活动当日,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广东省精准医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定向邀请医院代表、高校代表和企业方,举办了医疗器械创新技术联合研发需求对接会,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医工结合分会正式成立
(由左至右依次为孙炳刚、陈烯、王成勇)
第二届华南医工结合创新大会现场
新平台深度链接医科+工科+企业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医工结合分会由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王成勇教授牵头发起成立,并担任主任委员,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共有247人,涵盖了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等医学、工程技术、研发生产、成果转化等多个领域。
王成勇主任委员介绍,根据“健康中国2030”、“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求,医学正在成为知识流的融合点和创新的爆发点,医工结合的发展离不开医学与工程技术的紧密结合,医工结合前景广阔,且必然是医学发展的趋势,而如何进一步推进“医工结合”,促进科研成果的临床应用转化,切实解决临床问题是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
他介绍,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医工结合分会将依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广东省微创手术器械设计与精密制造重点实验室的平台资源优势,通过与国内外高水平医学机构、医院临床、医疗器械、康养保健等产学研单位合作,广泛链科医科、工科、企业链条,搭建起临床医学、生物学、材料科学、机械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精准医工结合大平台,形成新工科新医科的“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利用医学技术创新造福人类,推动健康事业蓬勃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谈到医工结合分会的工作,王成勇主任教授表示,分会将与国内外医、工、企业广泛合作合作,推进基于多学科交叉的医工医疗结合、医工康复结合、医工健康结合等医工结合项目,还将牵头组织医工结合相关团体标准编制、学术交流、专业培训、技术推广、医工需求对接、成果转化等工作,推进医工结合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
王成勇
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
广东省微创手术器械设计与精密制造重点实验室主任
广东精准应用学会医工结合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医疗器械、骨科临床与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工融合分会常委理事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医工结合分会的成立,引起行业高度关注和热情支持。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工融合分会、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东南大学泰州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研究院、南京医工交叉创新中心纷纷发来贺信。
本次活动由大会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广东工业大学和广东省微创手术器械设计与精密制造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医工结合分会承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工融合分会、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疗器械分会、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骨科临床与材料分会协办。会议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办,通过中国知网、精准医学学会视频号进行了实况直播。
医工结合分会成立大会由孙炳刚主持,并为分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颁授铭牌。他表示,医工结合分会是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正式成立的第62个分会,希望医工结合分会充分发挥学会跨领域、多学科资源的优势,落力促进医工结合创新,为推进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助力产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颁授铭牌仪式
一场研发需求精准对接会,链接起医、工、企三方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医工结合分会甫一成立,一场链接医科、工科、企业的联合研发需求对接会便随之展开。
对接会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广东省精准医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举办,针对智驭医疗科技(广州)有限公司的创新技术联合研发需求,精准地定向邀请了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岛实验室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高校工科、医院临床的专业团队,与企业共同就手术机器人智能化操作器械设计开发、颅内OCT介入导管开发、医用机械臂设计开发等进行了联合研发需求对接。
对接会上,智驭医疗介绍了联合研发需求,并在组织方的统筹下,与高校、医院专业团队进行了一对一的对接洽谈,现场气氛活跃,并达成深入沟通、谋求联合研发的合作意向,签署7份合作意向书,完满达成预期成效。
联合研发需求对接会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表示,学会正在推进“广东省精准医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学会的生物医药知识产权分会、医工结合分会,广泛凝聚医药健康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领域全链条资源,形成新业态,全面服务医疗卫生成果转化创新发展。而促进医科、工科、企业研发需求、成果转化对接,正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工作内容之一,今后这也会成为医工结合分会的重点工作之一,切实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做出落地成效。
华南医工结合创新大会羊城论道
成立大会同期举办第二届华南医工结合创新大会,围绕医用3D打印、智能医学、人工智能以及医疗器械等多个方面,分享交流医工交叉与创新成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家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智能医学研究室主任叶哲伟、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倪中华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段星光教授、中国联通智慧医疗军团首席专家朱艳春高级工程师、广东工业大学生物医药学院杜志云教授、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谢曦教授、广东汉邦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产品部经理林霖、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齐勇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水玲玲教授、香港理工大学赵昕副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黄国志教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科科主任张永成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王金武教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宋冰研究员、南方医科大学周凌宏教授、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工程化验证部主任黄德群主任、广州市天鹰精密工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灏、珠海通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方智敏受邀作精彩报告。
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医工结合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微创手术器械设计与精密制造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成勇教授,讲述了国家人民对于医工结合的迫切需求和医工结合的必要性,并列举了若干医工融合的案例。王成勇教授以政策给予医工融合的强大支持以及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潜力为依据,阐述医工融合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是高校-医院-企业联合行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方向。王成勇教授还向大家介绍了MisIMT实验室医工融合的发展历程及科研成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家平教授介绍了影像介入学的现状与未来、经药盒动脉灌注化疗(PCSC)和肿瘤化学消融(PEI),并阐述了MDTs肿瘤多学科治疗团队的发展历程及科研成果。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智能医学研究室主任叶哲伟以对智能医学方向的系统探索和《智能医学》国家教材体系的创建为切入点,介绍了高维度医学信息的可视化,实现5G环境下混合现实云平台远程会诊手术。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倪中华介绍了精确进样微阀的设计与制造、高通量分选芯片的设计与制造、细胞电阻抗检测芯片的设计与制造。
北京理工大学段星光教授介绍了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通道和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人机协同智能操作机器人等医疗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以及价值赛道,同时也指明了未来“十四五”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中国联通智慧医疗军团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朱艳春介绍了中国联通智慧医疗军团2+3+X的数智融合创新能力体系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X类智能融合新产品,智慧医院、智慧医政和智慧公卫3类智慧医疗新场景,5G医疗云平台和医疗大数据中台2类数字健康新基建。
广东工业大学生物医药学院杜志云教授介绍了药食同源资源物质数据库与功效高通量筛选技术、“亚健康”应激状态模型构建与多维度功效评价技术、功效成分定向富集与高值化合理利用技术的研究难点突破点以及应用。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谢曦教授介绍了微介入生物传感在皮下和细胞内的应用。详细讲解了微针阵列皮下生物信息检测、微针阵列诊疗一体化器件、微创式诊疗一体化器件、纳米针阵列穿透细胞膜技术的研究现状。
广东汉邦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产品部经理林霖介绍了金属3D打印在医疗市场的优势、应用规模、价值以及生产流程,同时对医疗用打印设备的性能、控制系统等的最新发展。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齐勇强调了防病治病能力的提升,需要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及工程科学的交叉融合。介绍了信息科学与医学结合实现的智慧急救、5G智慧病房、智慧急救、远程诊断、健康扶贫AI医生的发展现状和3D打印在骨科、心肺外科等临床科室的研究应用。
华南师范大学水玲玲教授介绍了亲疏水图案化芯片、电润湿数字微流控芯片、高通量数字微流控技术、电流体微流控芯片、IC芯片、液滴微流控芯片已经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上述技术在医学检测领域的应用,尤其是高通量、超灵敏检测。
香港理工大学赵昕副教授介绍了光交联合成材料在3D打印支架与精细雕刻人工体膜两方面的应用 ,并解释了3D打印技术在此处应用的优势及选用光交联合成材料的原因。
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黄国志秉承着现代康复发展理念,探索一条用运动改善人体功能,防治疾病,促进全民健康的专业化、生活化、体系化的医体融合之路。介绍了智慧运动康复项目内容以及未来改革的任务和举措。强调运动康复不仅仅是健康、不仅仅是运动、不仅仅是数据,而是生活的态度、生活方式。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科科主任张永成强调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有效避免非必要腋窝清扫的重要手段。介绍了乳腺癌手术的面临的问题难点与关键点 ,对比了染料示踪剂、核素示踪剂、荧光示踪剂、超声造影剂和超顺磁示踪剂五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示踪器的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王金武教授介绍了3D打印应用矫形器、3D打印个性化鞋垫、外骨骼与神经康复机器人、云康复——智能化膝关节CPM等研究应用,对3D打印应用子月骨坏死、3D打印构建骨(软骨双相支架)等实例进行详细分析。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宋冰介绍了电信号调控的两个研究应用,其一是磁电刺激仪用于脑、脊髓损伤治疗的应用,该技术有着经颅磁电耦合剌激、锁定磁电敏感基因、磁电信号精准调控干细胞增殖等优势;其二是磁电耦合在创伤修复与医美中的应用,这是一种微创物理治疗,能够精准调控黑色素生成与消除。
南方医科大学周凌宏教授介绍了CBCT散射校正技术、蒙特卡罗快速CBCT散射模拟、自适应MC和深度学习的散射校正等研究发展,介绍了口腔颌面断层摄影系统(口腔CBCT)、数字乳腺层析成像(DBT)、图像引导反射治疗(IGRT)、骨科CBCT成像等研究现状。
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工程化验证部主任黄德群主任介绍了医疗器械产业技术的发展背景、医疗器械行业的特点、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共性技术要求等现状。
广州市天鹰精密工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灏介绍了公司如今的研发项目、管理体系、研究成果、现有产品,产品涵盖牙科、整容科、骨科、康复科等方面。
珠海通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方智敏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神经介入本土全线创新解决方案、创新产品成果、创新产品实现路径、研发布局。
广东省微创手术器械设计与精密制造重点实验室成员合照
网址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29236894/rmh29236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