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广州7月17日电 (林龙勇 杨杰利) 投入过亿、入驻企业家30多家、入驻企业年总产值突破5亿……2010年6月,广东工业大学与广州市番禺区政府及工业界共同建立了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简称“广州国家IC基地”)。作为广东省重点建设的省属高校,一直以来,广东工业大学特别注重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开拓产业协同平台,创新培养模式。广东工业大学校陈新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永远挑战自我,才能积极前进。
平台建设:协同创新“三延伸”
近年来,广东工业大学不断致力于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通过与地方政府及工业界合作共建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基地,如广州国家IC基地、东莞华南工业设计中心、佛山精密制造产学研战略联盟等重大协同平台。
陈新指出,这几年学校通过改革发展,建立一些协同创新平台,提出协同创新“三延伸”的原则。向上延伸能够对接更多国际高端力量,包括引进海外优秀的项目和团队;向下延伸就是深入了解企业,服务企业的需求;向内延伸就是把学校多学科的教师和学生融入到平台中来。
“像我们与南航的飞机维修公司建立了一个联合培养协同基地,进行订单式的培养。”陈新介绍,这一协同平台既有对公司员工的培养,又有对学校学生的培养。通过平台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以后会更加适应行业的需求,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同时,他们在平台上也看到这个产业的发展和未来方向,树立行业信心。“从入学就打下基础,因为学习最大的动力之一就是喜欢、热爱和兴趣。”
对外交流:集聚高端人才 提升科研水平
据了解,近日,广东工业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举办了两岸四地大学生创新实践挑战营,广东工业大学将以此为起点,每年举办一次,根据不同主题组织策划不同的活动内容,以此进一步促进两岸四地大学生科技文化的交流融合,培养具有较强责任感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青年人才。
“与港澳台的交流是一个常态的工作,”陈新希望,学校每年都会有不同类型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与港澳台能够相互学习和融合,提升自身竞争力。
陈新指出,创新平台的建设,不仅是培养学生,也对学校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的提升都有非常大的好处,可以和平台共同承担一些国家、地方和工业界的重大项目,提升科研实力,还可以聚集高端的人才。
“如果让一些高端人才纯粹到学校上课,他发挥的作用不大,并不愿意来。”陈新表示,通过通过平台使高端人才能够与企业进行服务和对接,他们的价值会体现得更充分。另外,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和国外一些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合作,能够获得更多额外的师资支持,学校教师和学生就可以享受这些资源,对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有非常有利。
寄语新生: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创新能力
目前,2014年广东高考录取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今年广东工业大学开始整体进入高考一本招生,招生总数近一万人,约占广东全省一本计划五分之一,为广东高校一本招生之最,吸引了较多考生填报,生源明显比往年好。出档情况看,广东工业大学理工科专业一直广受考生的欢迎。但是文科专业计划数1135,投档数660,“缺档”数近500人。
“此次文科补录分数线,我们估计将在省补录线之上,”陈新表示,相比传统的工科专业的学生,广工文科专业的特质和优势会更不一样。“我们鼓励外语专业学生和工科的学生相互交流,这样会有更丰富的知识,更宽广的人脉。”
对于即将踏入广东工业大学的未来新生,陈新希望新生能够更深入了解学校各方面的信息内容。同时,广东工业大学一直提出“要打造与产业界深度融合最好的学校之一”的口号,他希望将来学生来到学校,能够了解社会,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 ,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创新能力,将来走上社会能有迎接各种挑战的能力,为自己未来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