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承办的“工程教育治理体系研究”校长论坛在广东工业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1所高校校长与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谋工程教育治理体系改革与发展。会议聚焦学生实践、工科教师、质量评价和工程师治理等系列工程教育瓶颈性、关键性问题,以专题报告和专题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探索:践行工程教育改革,这些高校这样做
论坛上,9位校长针对当前工程教育与工业界脱节的主要矛盾,结合学校在工程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做了专题报告。
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邱学青以广工-华为“鲲鹏&昇腾开发者创享社”(全国首家)等为例,分享了广东工业大学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产学融合、学科交叉、拔尖卓越、创新创业、湾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针对当前工程教育存在的学制限制等问题,提出了探索“本科+硕士”贯通式教育、加强校外导师培养与选聘、加快工程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等思考与建议。
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介绍了北京化工大学“中法精英工程教育试验班”以“大工程观”为引领,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手段,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工程专业人才的做法。他指出,工程人才培养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教育科研合作,向世界工程教育发出中国声音,推动化工行业繁荣发展。
讨论:如何培养具有工程背景的师资力量?
专题交流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工科教师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学校的评聘体系也不同程度存在重科研、轻实践的现象等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不少校长认为,要解决人才培养与工程脱节的问题,培养具有工程背景的师资力量十分重要。
西南石油大学校长张烈辉介绍了学校为了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成立“中国石油-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构建新型“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创新模式,探索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的举措。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提出,可以鼓励教师到一流高校、生产一线驻课学习、挂职锻炼,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宁夏大学副校长罗正鸿提出,高校要注重培养工科老师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学校形成这种实实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风气,学校要提供相关的政策保障和团队建设保障。
当前工程教育普遍存在评价体系单一的现象,教师为了论文、项目奔忙,对教学投入不足,特别是对工程实践教育投入不足。对此,四川大学副校长梁斌指出,必须调整评价指挥棒,建立新的教师评价机制,调整师资队伍结构,畅通工程人才进入高校的通道,建立高校教师深入企业的渠道。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朱世平根据多年海外工程教育的经验,提出了工程教育“科学-技术-工程-文化”的教育框架,强调了专业认证在工程教育治理中的重要性,提出要鼓励教师将新的现代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施行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网址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1945817#/detail/1945817?site4&column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