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部门概况 | 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查询
图片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广工 >> 纸媒汇

广东科技报:96岁老寿星持续捐资助学十二载——记广东工业大学退休老教授黎鑫

字体: 2018年11月02日 浏览量: 作者:莫文艺 编辑:朱小翠 来源:广东科技报2018-11-02 第10版

 

 

 

助学基金颁发仪式现场。

文/图 本报记者 莫文艺 通讯员 朱小翠

■人物

黎鑫 1923年生,广东新兴县人,外语教授,中共党员,1945年中山大学研究生毕业,1958年调入广州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前身),任外语教研室主任,1987年8月退休。他是广东工业大学1958年建校时的第一批教师,见证了广工大60年办学历程。退休前,黎鑫教授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书育人先进教师,1993年恢复党内评先后,又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授予"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还被评为首届“感动广工大”人物。

“教师的职业可以退休,但作为共产党员不会退休,入党誓词不敢忘。”正是这样的信念使然,96岁的黎鑫不忘初心,实践着一名老党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他坚持十二年用自己退休金资助资助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他的家乡和广东工业大学等生活有困难的学生,捐款金额累计近26万元,170多人次受益。“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还是会坚持做这件事”,黎鑫一生都在为他钟爱的教育事业做奉献。

把最好的留给年轻的一代

96高龄的黎鑫头发已经发白,背也驼了,但是说话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他经常通过参加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教授报告团给学生作报告,资助生活有困难的学生等多种方式,关心下一代成长。近日,正值广东工业大学60周年校庆之际,“黎鑫教授助学基金”助学仪式在广东工业大学东风路校区举行。据悉,黎鑫自2007年以来,持续12年,他用自己省吃俭用累积的退休金设立“黎鑫教授助学基金”,资助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他的家乡和广东工业大学等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发放助学金累计金额近26万元、170多人次。今年,黎鑫向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计算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政法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5名贫困生发放助学金10000元,向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10名特困中小学生发放助学金15000元。在助学仪式上,黎鑫将“黎鑫教授助学基金”的来龙去脉,用五句话、二十个字娓娓道来:热爱教育、奉献微薄、两类三等(“两类”指的是大学和非大学两类,“三等”则按照生活困难程度划分为三级,城乡生活困难的中小学生、本科生、研究生均可受资助)、城乡内外、一视同仁。本次受资助的学生代表向黎鑫表达了感激之情,“感谢黎教授的资助让我们的求学之之路多了一缕阳光,让我们不用在忙于学业的时候还为生活费而奔波发愁,我们会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将来成为对社会有奉献的人,并将这份关怀传递下去。”

黎鑫年轻时就养成收集和积累各种学习资料的好习惯。为了使自己大半生收集整理出来的书刊杂志、各类资料更好地发挥作用,他毅然把珍藏了几十年的一大批图书报刊资料无偿捐赠给了学校图书馆。其中有全套的《苏联大百科全书》,马、列著作全集等如今很难买到的珍贵书刊,还有自1949年创刊号开始的全套《新华月报》、《新华文摘》、全英文版《中国日报》、《羊城晚报》等珍贵资料。黎鑫说:“有人叫我把这些书刊拿去拍卖,可以卖到大价钱。我认为,这些书刊资料的价值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也不是拿钱就能轻易买到的。应该无偿捐给学校,让更多师生阅读,为更多学子服务。”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特意为其设立了专门的捐赠陈列室,黎鑫表示,这只是第一批整理好的,接下来他会不断地整理出有价值的书刊捐赠给广东工业大学。黎鑫生活朴素,平日省吃俭用,用节省下的退休金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此外,还经常寄送一些书刊、文具给受助的学生。这一笔笔善款、一本本图书,凝聚着他对学生、对下一代深深的关爱。当问到他的长寿秘诀时,他表示,仁者寿,“就用八个字吧,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他开怀一笑。

国难下的孩子早成熟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对我来说,国难下的孩子早成熟,”谈到自己的成长,黎鑫笑着说。1935年,天资聪颖,勤奋刻苦的他小学未毕业就顺利考入省立第一中学(后改名为广雅中学)。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黎鑫考取了文化中学高中部。在文化中学被迫迁往惠州的罗浮山期间,14岁的黎鑫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开始组织同学们到附近乡镇以演讲、歌咏、话剧等形式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在远离中心城市、信息相对滞后的乡间,学生的抗日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38年,15岁的黎鑫以优异的成绩跳级考进中山大学文学院。此时,中山大学受战乱影响迁往昆明,学子们则自行前往学校所在地。就在这段旅程中,发生了一件对青年黎鑫影响深远的事情。广西与云南是我国南部两个相邻的省份,可是当黎鑫辗转到达广西的时候,却发现没有交通工具直接从广西前往昆明,只能先前往越南的河内,在河内经由法国人修建的铁路绕到昆明。本国的省间通行,居然要绕道邻国的土地,可见当时的中国交通状况有多落后!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坚持抗日救国,国家才能图发展、图富强。在中大迁抵云南后不久,黎鑫就曾在文学院所在地创办了民众学校,既传授科学文化,又宣传抗日救亡。1940年中山大学从云南搬回粤北坪石后,黎鑫与一些地下党员和进步同学既出钱又出力,开设了“坪石商店”(实为坪石书店,是中共地下党在坪石的重要秘密联络据点),专门出售和推销进步书刊,并宣传中共的抗战主张。读大学期间,他还担任中大文学院话剧团和歌咏团的团长,与进步同学一起积极进行各种抗日宣传活动。读研究生期间,为了募款慰劳抗日战士,他曾作为总导演,导演了歌剧《塞北黄昏》(延安鲁艺作品)。

1941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在此之前,大批转移到香港的进步文化人士因为交通工具紧张无法撤离到后方,而“孔二小姐”(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之女)却用飞机将自己的爱犬和抽水马桶运抵重庆,引起了全国民众的公愤,西南联大、中山大学等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倒孔运动”。1942年1月30日,中山大学召开倒孔运动大会,由于坚定的爱国信念和出色的组织能力,在地下党的领导和支持下,黎鑫被推选为“倒孔运动”的大会主席。会上,带着手枪的反动分子跳出来妄图破坏会议,黎鑫临危不惧,冷静镇定地把对方的谬论一一驳倒,大会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此举对揭露国民党四大家族的反动本质、教育广大群众、发展进步力量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用一生守护教育事业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黎鑫从香港返回广州工作。1958年,他调入广东工业大学的前身广州工学院,任外语教研室主任。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外语水平,黎鑫一边教学生,一边教外语老师和其他非外语老师,而且是英语、俄语双肩挑。

“十年浩劫”之后,为适应“三个面向”的需要,大力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成为当务之急。于是曾出现了持续大办教师外语进修班和踊跃争着参加进修的热潮。黎鑫在完成教学生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额外地义务地教广大教师英语。这段时间里,他白天上课,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晚上再挑灯夜战,自编外语教材。为了既保证质量,又不耽误进度,每编好一个章节,他就自己用手动打字机将英语打在蜡纸上,然后再在蜡板上刻写中文部分,第二天一早便送去油印,赶上当天上课的需要。这种情景,用“日以继夜,奋不顾身”来形容,一点也没夸大。

在繁忙的工作中,黎鑫始终把关爱学生放在首位,每天清早就去学生宿舍,叫学生起床,督促他们早读并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他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在肩负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仍然抽空去听他们上课,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质量。他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怀着下一代的成长,特别是对那些在学习、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总是因材施教、关爱有加,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学业有成、术业有专的宝贵人才,中国工程院邱冠周院士就是他的学生之一。“开口动手,多写多练。是黎老师教给的四字口诀,在所有教我的老师中,我最感谢的就是黎鑫老师。”邱冠周表示。

相关链接

要求学生树立时间观念

黎鑫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据说去他家都要预约,因为他的时间计划得很严格。同时,他经常勉励学生要树立时间观念,珍惜时间。“千万不要以为现在才大一大二,时间还很长。这是很错误的观念,时间过得非常快,要珍惜时间,千万不要浪费时间。”此外,他还期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同时反复强调一定要以德为先,全面发展,“虽然是老生常谈了还是要谈。”黎鑫表示。

网址链接http://epaper.gdkjb.com/html/2018-11/02/content_10_1.htm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博

扫一扫
手机看广东工业大学新闻网

关闭

我来说两句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3 gdutnews.gdu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08833号

技术支持 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电子邮箱:xwzx@gdut.edu.cn

建议使用IE7内核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