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三所高校同在昨日举行精彩纷呈的校庆活动
校庆当天,华师国际联合学院宣告成立
广医校庆活动上的大合唱,将大会的气氛引向高潮。
华师孔子像前,往届校友们换上学士服留影。
本栏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梁钜聪
不少广工校友举家回校参加活动。
信息时报讯(记者 孙小鹏 通讯员 杨柳青 朱小翠 陈苹)春华秋实,年年繁茂,又是一年校庆时。昨日,广州三所高校同时举行校庆活动,气氛热烈。看,这边,华南师范大学已历经85年岁月,各式玩味十足的纪念活动轮番登场;那边,广东工业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都步入甲子之年,纪念大会彰显学校生机勃勃之气息。
华南师范大学
万名校友返校祝寿
昨日,华南师范大学围绕“学术、校友、文化”三大主线开展系列纪念庆祝活动。一万多名来自海内外的校友返校,为母校庆祝八十五周岁“生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华师举办了热闹、好看且有趣的纪念庆祝活动,包括国际艺术文化节、老校友穿学士服拍毕业照、2014级学生现场拆四年前写给自己的信……
当天上午,华南师范大学第五届国际艺术文化节开幕,22个国家的文化展位参与展出。来自82个国家共835名留学生身着民族特色服装,载歌载舞,共同为华师庆生,为在校师生及广大校友献上了一场文化盛宴。
下午,华南师范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成立暨国际化办学签约仪式在华师南海校区举行。
据悉,华师最近进行了学科布局优化调整工作,南海校区侧重按照“新工科、交叉学科、国际化、应用型”方向发展。南海校区的国际化办学由国际联合学院统筹协调推进。国际联合学院聚焦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需要,重点与英国阿伯丁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大学、法国尼斯大学、法国图尔大学等国外名校开展强强合作。
该学院将分两期建设。重点开设四个系列的专业:一是信息技术类新工科专业,包括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等;二是信息技术新工科专业与经济学类学科专业的交叉学科专业,包括金融工程、电子商务等;三是信息技术类新工科专业与管理类学科专业的交叉学科专业,包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会计学等;四是外语类等应用型学科专业,包括法语等。同时,国际联合学院将组建金融工程中心、大数据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跨境教育质量保障研究中心等。
广东工业大学
校友及社会各界捐赠资助超1亿元
昨日是广东工业大学六十周年校庆日,学校举办系列校庆纪念及庆祝活动。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发展成就展、合唱音乐会、国际工业设计博物馆……众多亮点和特色,让广工的甲子之年显得丰富有内涵。
在庆祝大会上,该校举行了院士签约仪式。至此,该校共有全职院士、共享院士、外籍院士11人。由院士团队建立的“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也将于11月11日举行成立大会暨环境生态高端论坛。
校友们、师生们纷纷为母校送来走心的礼物。昨日,校友王求新和许蓓芬夫妇将毕生所集之珍藏共148册悉数捐赠给母校图书馆。此外,校友会佛山联络处捐赠了60周年校庆纪念雕塑,校友会阳江联络处在校园捐种260株黄花风铃树,校友符康捐赠200万元设立“康源教育基金”……据统计,广东工业大学60周年校庆,校友及社会各界捐赠、资助超1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广东工业大学浩泽莱德设计博物馆昨日在该校东风路校区开馆。该博物馆由该校校友吕明泽和著名设计师熊浩捐赠藏品和捐资建设而成。馆内的上千件藏品由吕明泽和熊浩从德国著名收藏家莱德(Volker Karl Reindl)手中购买,均为15世纪至20世纪的欧洲经典工业设计产品,藏品价值约达150万欧元。
据了解,博物馆99%的藏品的历史超过了100年,涵盖了古董汽车、摄影器材、发音器械、通讯工具、电影电视、时钟、手表等类别的产品,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其中,有一部法国雷诺汽车公司1909年生产的、距今109年的豪华车,还有一部法国汽车制造商德·迪昂·布通1913年生产的、距今105年的老爷车,这两部百年古董车如今还能正常行驶。
据悉,该博物馆是目前广东高校唯一的设计博物馆,不仅为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服务,今后更将向社会免费开放,成为青少年设计与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广州医科大学
80名首届校友组队回校
昨日也是广州医科大学的六十周年校庆日,校友师生济济一堂,共话祝福。在纪念大会上,学生们一曲《走向复兴》将大会的气氛引向高潮。
该校推出了校庆纪念画册《甲子重新》,其中集合了六十载的数百张照片,娓娓讲述广医故事,全方位展现广医风貌。翻开画册,影像留声机播放出六秩时光的乐章,朗朗书声早已翩然而至,恩师的拳拳关切犹在耳边,为成就而自豪的欢呼更是久久回响。
在昨日的校庆活动上,该校80名第一届校友组队来为母校庆祝。“60年前我们很年轻,大学5年的寒窗苦读历历在目。58级校友深深怀念我们的母校。”原市计生委主任、该校58级校友苏子浩说道。忆往昔,越秀山下、流花湖畔,广州医学院迎来了首届298名学子。草创之初,缺资金,缺校舍,学校师生筚路蓝缕,在藕塘地上白手起家。从留下来的珍贵老照片可见,为了建设教学楼,师生们还肩挑背扛,到工地上劳动。忆起了那棵郁郁葱葱的大榕树,忆起了老师们的耕耘、教导,苏子浩表示,今虽已两鬓斑白,“但始终没有忘记老师、母校”。
网址链接: http://epaper.xxsb.com/html/content/2018-11/11/content_788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