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5月25日至6月1日是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广东以此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一系列创新探索和生动实践,让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比翼齐飞,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熊猫)背对着你
你怎么判断它的行为是在吃
能不能用一个更小的窗口
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眼前的这群学生,可不只是单纯的“熊猫迷”,他们是研发出全球首个“大熊猫AI奶爸”的学生团队。当生活在四川卧龙神树坪基地的大熊猫在进食、喝水或睡觉的时候,远在1600公里外的这间实验室里,同学们可以通过AI识别出大熊猫当下的行为动作。
广东工业大学腾创班学生 “AI+大熊猫保护”项目组组长 蓝学深:
这套数据集是我们“从0到1”自主构建的
把220万帧图片
选出了7万张图片进行标注
将这些图片丢给算法
让算法可以认识大熊猫
可以识别出大熊猫的行为
目前识别准确率已经超过了80%
这支年轻的团队大部分由大二的学生组成,在2023年暑假萌生想法后,他们仅用200多天就攻破了行为标注、协同开发、代码优化等难题。而创新思维得以落地,离不开校企多方的支持。
广东工业大学腾创班教授 博士生导师 蔡念:
这个课题就形成了
行业出题 高校答题 企业助力
让我们学生能够在真的项目中
去学到真技术 真本领
我们希望AI这个技术
能够在我们野生动物的保护上
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 张俊:
不只局限在人工智能
包括我们新一代信息技术
以及光学工程等等领域
都需要我们年轻人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供给链
这个过程中我们实现
科研 教学 以及人才培养的融合
不仅是大学生群体,广大青少年也创意频出。在粤澳学生信息科技创新大赛上,自主研发的智能书法机器人、3D打印的魔方乐高……粤澳两地青少年现场“秀”科技,将一个个奇思妙想转化为创造发明。
珠海市高新区唐家小学学生 罗梓语:
这是我们的二十四节气展示仪
它有展示模式和问答模式
我们提前让它学习了与节气有关的问题
展示模式是由立体模型结合语音
更全面更形象展示了节气的相关知识
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学生 何鸿权:
这是我们带来的参赛作品
是手语翻译手套
比一个手势就能语音转文字
(聋哑人)就能跟正常人交流了
赛场上是创意比拼,赛场下是学校教育与科学普及的深度融合。这个学期,多所中小学创新科普教学模式,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在深圳,学校里建起了航空模拟驾驶室,开展航空特色教育;在汕头,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教育落地到乡镇学校;在中山,一年一度的学校科技节活动,让科学教育走出课本、走出课堂。
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福保校区教师 邱海华:
从今年开始我们是一个主科的形式
因为我们一周有五节课
有四个早读 一个校本课程
我们学校每个班都有一节航空课
开展这个项目我们孩子非常喜欢
中山市石岐岐江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 总校长 孙华:
利用少年科学院的成立
通过我们加强学校科技教育的同时
能够给孩子们在社会上发掘更多科技的资源
培养他们的科学创新素质和动手能力方面
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从而提升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如今,越来越多科技工作者参与到科普事业中,加速前沿领域的科技资源科普化。走进东莞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多场材料实验秀轮番上演,引起公众的极大兴趣。而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公众科学日活动上,市民朋友走近大科学装置,一睹“国之重器”的“硬核”实力;多位科学家及业界专家围绕中子、对撞机、人工智能等主题做的科普报告,让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副主任 童欣:
希望通过公众开放日这个活动
以及其他一系列科普活动
让科学技术走进千家万户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能够从事科研这个行业
特别是现在年轻的学生们 学子
让科学技术在他们心目中生根发芽
鼓励他们以后走上科学技术 科研这条道路
当前,广东已形成全省大科普格局。据统计,广东目前建有广东科学中心等综合科技场馆共38家,其中省、市级16家,县级22家;校园科学馆(室)建成131所,基本实现粤东西北地区县(市、区)全覆盖。科普人才方面,广东全省共有科普专职人员近1万人、兼职人员近7万人、注册科普志愿者13.7万人,科普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网址链接:广东: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比翼齐飞 (itoucht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