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部门概况 | 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查询
视频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园地 >> 高教视点

基因诊断防高发病 守护广东人健康

字体: 2015年06月04日 浏览量: 作者:辛均庆 陈枫 编辑:王卓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医学界共有4位院士,3位出自这里,从“数字人”、鼻咽癌到肾病研究都站在国际前沿;

附属医院实力雄厚,广东人都知道,看肾病、胃肠疾病到南方医院、看脑血管外科到珠江医院;

科技成果转化实力强大,自主研发的“三九胃泰”“正天丸”“尿毒清”等药物老百姓耳熟能详。

脱下军装“嫁给”广东,从“第一军医大学”变成“南方医科大学”,没有改变的是创新敢闯的文化,还有守护广东人民健康的赤诚。

作为广东省唯一一所部(教育部)、委(国家卫生计生委)、省(广东省)共建的医科大学,如何为广东创新驱动发展再立新功?近日,以改革创新闻名教育界的两位“掌门人”,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敏生、校长余艳红,就此接受南方日报专访,畅谈规划、细说情怀。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辛均庆 陈枫 通讯员 黄瑶

掌门人访谈

综合排名居全国独立医科院校前三

南方日报:广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您认为南方医科大学面临的机遇是什么?

陈敏生: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既是贯彻中央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的重要举措,落实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也是我们南方医科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更是广东建设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全国第三大医疗中心的重大机遇。广东是一个人口大省,也是医学教育大省。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建设一所高水平医科大学,有利于提升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有利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为广东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作为部、委、省共建院校,其使命之一就是要在华南地区与全国发挥医学教育的引领示范作用。

南方医科大学进入广东省“211工程”建设系列,在省属高校中项目通过率排名第一、获得经费总额排名第二。在目前国内各个主要大学排行榜上,我校综合排名基本位于前100位,稳居全国独立医科院校前三位。

我们有着优良的军队传统,拥有完整的“核、化、生”卫生事件应急人才队伍。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等重大事件中,始终走在前列。在应对各种卫生应急事件以及南海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过程中,有一所高水平并具备军队背景的医科大学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具备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其中科研产品先后孵化了两个上市公司和年销售总额超百亿元的多个大型医药企业和保健品企业,对广东省产业结构转型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2020年数个学科要成为世界一流

南方日报:南方医科大学的建设目标是怎样的?

陈敏生: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医科大学。学校成为国内一流医学人才培养基地、一流医学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心、一流医疗和健康服务联合体,为国家和广东高等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提供更为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导向,充分发挥“理工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重、生物高技术”等传统优势特色,以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或社会问题为导向,打破院系行政壁垒,凝聚形成跨院系、跨学科领域七大学科群。力争到2020年,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4—6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ESI世界排名前1%),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特种医学、中药学等4—6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排名前10%,使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国内一流医科大学行列,为我校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提供坚实基础和保障。

利用基因技术诊断三大高发病

南方日报:大学之大,在于大师,在于学科。南方医科大学有哪些重点学科项目?

余艳红:我们将以七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为引领,支撑高水平大学建设。比如,依托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凡凡团队开展的“慢性器官衰竭防治学科群”建设项目,建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器官衰竭防治平台和转化医学中心,降低慢性疾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为我国重大慢性疾病的临床防治和制定相关卫生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又如,依托钟世镇院士团队开展的“严重创伤救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建设项目,着力构建智能创伤救治平台,发挥医疗器械创新联盟、医学3D打印创新联盟在多功能急救转运设备产业化中的主导作用,形成创伤救治器械研发创新链。

再如,依托姚开泰院士团队开展的“重大疾病创新药物研发与关键技术平台相关学科群”建设项目,耦合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结构转型升级需求,建成药物研发关键技术平台,加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创新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服务“大众创业”新形势下的200家以上医药企业,促进广东生物医药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另外,还有依托“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团队开展的“疾病精准诊断学科群”建设项目,依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广东省人才团队开展的“应对核化生危害卫生应急关键技术研究学科群”建设项目,依托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团队开展的“胃肠道肿瘤早期诊断新技术的研发学科群”建设项目,以及依托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团队开展的“基于慢性病防治的中西医结合学科群”建设项目。

这些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都跟广东的医药产业、人民健康息息相关。比如,“疾病精准诊断学科群”建设项目,重点研究地中海贫血、抑郁症、肿瘤这三个广东高发的疾病类型,从基因技术切入,做好早检查、早防治,减少生命和经济损失。这七个项目横跨4个学科门类、11个一级学科,瞄准学科建设和科技前沿选定建设项目,将对学校的整体建设和发展起到强有力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速相关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并产生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型交叉学科。

大学重在“孵化” 不一定要拥有

南方日报:南方医科大学有一条为人津津乐道的重要经验,就是始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科研产品先后孵化了两个上市公司和年销售总额超百亿元的多个医药企业,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

陈敏生:说起“三九胃泰”“洁银牙膏”“尿毒清”,大家就想起南方医科大学,这些有南方医科大学“血统”的品牌深深扎根在老百姓的心中。比如作为三九药业前身的南方制药厂,就是我们学校地地道道的校办工厂。它的龙头产品“三九胃泰”靠一个药方专利起家,创造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学校探索产学研模式的一个缩影。我们还先后研制出了国际上第一个SARS抗原检测试剂盒、第一台国产“X-刀”、国家Ⅰ类新药B超心脏造影剂、地中海贫血诊断试剂盒等高端科研产品并成功实现产业化。我们的经验是,对于产学研,大学重在“孵化”,不一定要拥有,要充分发挥科教人员的积极性,与企业紧密结合,依靠强大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科研成果市场转化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附属深圳医院实行“管办分离”

南方日报:医改作为政府的民生工程,始终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为目标。学校附属医院在推进医疗改革方面有哪些突破?

余艳红:南方医科大学拥有南方医院、珠江医院、第三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五附属医院、深圳医院6家直属附属医院。我们充分发挥大学和附属医院的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投身医疗改革,探索校政、校企合作新模式。6家附属医院中,有3家是从国企医院改制或与政府合作建设而来。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将于今年6月底试运营,该医院是在新医改形势下,由深圳市政府按照三甲医院标准投资新建的一家公立医院,按照“管办分离”的模式委托南方医科大学全面管理,成为南方医科大学第六家附属医院。医院将以南方医科大学整体资源为依托,以全校优势学科为牵引,依托前海国家战略平台,发挥深圳国际化办医的先天优势,用5年时间建成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临床科研型综合性医院,为深圳市人民的生命健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牛校淘宝

钟世镇▶▷

“数字人”研究领军人物

走进南方医科大学人体博物馆,超过千件五彩斑斓、富有表现力的血管铸型标本令人叹为观止,这里也被国内外同行誉为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是综合水平最好的人体标本陈列馆。人体博物馆的创始人,正是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

钟世镇院士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成果居国内外领先地位,他被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授予“中国显微外科终身成就奖”。作为中国可视虚拟人研究的领军人物,钟世镇院士对数字医学的研究具有深厚的造诣。他倡导的“数字人”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载人航天、仿生医学、车辆碰撞试验等诸多领域。南方医科大学成为广东唯一参与载人航天研究的协助单位。2004年9月开始,“数字人”课题组参与了“返回舱非正常着陆冲击试验”“宇宙射线对人体的伤害和防护”等课题的研究,设计并制造了着陆冲击塔和多次冲击座椅、构建了数字化人体生理模型和数字化人体辐射模型等,完成了非正常着陆的冲击实验和座椅的改进。

姚开泰▶▷

鼻咽癌“克星”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病理生理学家姚开泰教授,是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卫生部肿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他致力于鼻咽癌病因发病学研究,在攻克鼻咽癌方面取得重要成就,被誉为鼻咽癌“克星”。

上世纪50年代,姚开泰在临床学习时接触到了不少饱受癌症折磨的病人,从那一刻起,他便下定决心要攻克癌症。多年来,他领导的研究机构在攻克癌症的道路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克隆了鼻咽癌易感基因;在国际上首创可视化鼻咽癌的转移动物模型;首次提出鼻咽癌的“三击多步”假说和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多基因、多阶段、多途径模型等。他创办的肿瘤研究所已成为卫生部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达到该领域世界领先水平。

侯凡凡▶▷

广东唯一女院士

侯凡凡院士是广东省唯一的女院士、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广东省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从部队卫生兵到军医大学学员,从任职南方医院到留学哈佛,从发表国际顶尖论文到当选中科院院士,侯凡凡的人生轨迹充满了传奇色彩。

由侯凡凡院士领衔的团队是一支基础与临床研究相结合、多学科融合、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队伍,在她的带领下,省部共建“器官衰竭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3年5月由科技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于2013年8月被科技部、卫生计生委批准为首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之一。以上两个国家级平台的建立,实现了学校国家级平台建设的历史性突破。成为院士的侯凡凡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院士只是一种荣誉,我还是要当好一个医生。”

徐湘民▶▷

率先建立地贫人群防控模式

徐湘民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当属国内专注于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研究时间最长也是最有竞争力的团队之一,通过多年研究,阐明了我国南方α和β地贫的人群基因频率、基因突变谱和中间型地贫的分子基础,发现和鉴定了一批导致中国人地贫的新突变,并发现了可减轻b地贫临床表型的重要遗传修饰因子。针对中国人遗传变异特征,发明了一套快速、准确、简便实用的检测基因分型新技术。同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适合现行医疗制度的地贫人群防控模式,并推广应用于我国地贫发生率最高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据徐湘民介绍,全世界有近3.45亿人携带地贫基因,我国的地贫高发区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和云南等地,广东人地贫基因携带率高达11%。由于地贫是治疗代价昂贵且难以治愈的遗传病,不接受治疗的患儿多于幼年夭折。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首选预防措施,是通过产前诊断阻止重症患儿出生。

侯金林▶▷

制定乙肝治疗线路图第一人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是国家重大传染病乙肝防治项目首席科学家,30多年来长期工作在临床、科研和教学第一线。侯金林是国际上第一个前瞻性临床研究乙肝治疗线路图的专家,制定了乙肝治疗“线路图”,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中国80%以上的肝癌是因乙肝所致,“治疗能得到保障的话,95%的乙肝病人能控制住病毒的复制。”侯金林说。通过优化治疗,可以减少抗药性,提高疗效。侯金林和他的团队建立了相关资料的数据库,为乙肝患者和医生描绘出为就诊导航的线路图。针对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联合不同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调整加药时间点,适当延长抗病毒治疗疗程,在提高抗病毒治疗应答率的基础上,在药物经济学上具有高性价比的实用性,从而达到抗病毒治疗的“四化”:疗效最大化,耐药最小化,费用尽可能最少化和疗程个体化。

竞展台

1 学校有3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开泰、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凡凡。培养了2位院士:第二军医大学的夏照帆院士及本校侯凡凡院士。

2 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医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3 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医学门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位居广东省第一。

4 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45个。2007年以来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连续8年位列省属高校第1。

5 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二等奖以上奖励15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3项,获国家科技奖数量位列省属高校第1;据科技部统计的最新结果显示,学校发表的SCI收录论文在全国高校排名第67名。

6 附属南方医院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16名、广东省第2名,8个专科位列全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前10名。南方医院惠侨医疗中心是全国首家、规模最大的涉外医疗中心。

总策划:莫高义 罗伟其张东明 王更辉

总指挥:王垂林 王斌伟胡键 郎国华

总统筹:王创 梅志清 姚侃张纯青 谭仕龙 赖红英

执行统筹:陈枫 邹莹 张迪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博

扫一扫
手机看广东工业大学新闻网

关闭

我来说两句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3 gdutnews.gdu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08833号

技术支持 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电子邮箱:xwzx@gdut.edu.cn

建议使用IE7内核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