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部门概况 | 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查询
图片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广工 >> 纸媒汇

【南方日报】立德树人 默默奉献——新时代广东优秀教师群像

字体: 2021年09月09日 浏览量: 作者:黄锦辉 杜玮淦 马立敏 刘佳荣 关喜如意 实习生 陈纯 编辑:朱小翠 来源:南方日报 A10版 2021年9月9日 审核:朱小翠



1/8

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浩溪学校教师张丹敏在上课。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9月10日是我国第37个教师节。从春蚕到红烛,从园丁到人梯,从为人师表到时代筑梦者,生动诠释了教师立德树人、默默奉献的初心使命。在广东大地上,他们有的是出身教育世家,有的选择扎根乡村学校,有的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青春为学生圆梦,用汗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让更多人感受知识的澎湃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 黄锦辉 杜玮淦 马立敏 刘佳荣 关喜如意 实习生 陈纯

师者传承

坚守三尺讲台育人兴学

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对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浩溪学校教师张丹敏来说,是一个快乐的选择。她来自教育世家,一家三代人出了9名教师。

张丹敏的爷爷张候仕今年91岁,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教育工作者。在生活窘迫的年代,张候仕夫妇虽然家境清贫,但毅然鼓励4名退伍的孩子站上三尺讲台,成为人民教师。

“当一名老师很光荣!”张丹敏回忆,小时候父亲张元龙半夜三更在油蜡纸上刻试卷,然后用油墨一张一张印出来,还不能重叠,一重叠看不清字,就作废了。那时发到学生手中的每一份资料、每一张试卷,都是父亲一个字一个字手刻出来的。

种子,就这样在心中萌芽生长,如今,张丹敏已在这所乡村学校教书超过20年,教过的许多学生已结婚生子,他们的孩子又再次成为她的学生。

张丹敏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感染了女儿张璐。两年前,张璐考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全科教师专业,未来计划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教育情怀,薪火相传。从老一辈的执着坚守,到新生代的自觉担当,他们把教师的理想光芒播撒到更多的地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传承的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股精神。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风中学教师吴晖晖同样来自教育世家,一家三代人都是老师。她说,很多教学习惯都是耳濡目染而习得,从长辈身上学到最多的是要爱护学生,“要把这份沉甸甸的爱继续传承下去”。

每年教师节,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都会回到母校中山大学,看望导师林家有。“导师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名师者。”陈金龙回忆,2001年他到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林家有的教学方式让他颇受启发,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去选择论文的选题,现在他教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成为主体参与到科研中来。“培养学生,传承治学方法,对老师来讲是一种莫大的安慰。”陈金龙说。

产教融合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推进产教融合,解决校企合作“两张皮”问题,广东高校教师正在迸发更大的能量。

“深圳有良好的科研土壤,在职业院校也能做科研。”全国先进工作者、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王新中说。作为集成电路技术团队的骨干教师,他长期从事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封装研究,目前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超过百篇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30余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教融合的育人价值在于把产业升级的先进技术、先进工艺等融入教育教学资源与教育教学过程中,使专业教学能够不断对接产业发展、服务产业发展。目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集成电路团队与企业形成了良好互动。

在王新中的推动下,产业学院承担了“第三代半导体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基地承接了企业的设备,在学校成立“校中厂”,提升学生的实训效果;另一方面,依托“芯火”产业学院中的龙头企业,集成电路团队把“教师工作站”设在车间里,教师可以无缝对接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以研促教”开展得红红火火。

产教融合在高校的落脚点,是面向企业和行业需求,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黎旺星表示,“我们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正在面向所在学院专业群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改革探索”。

为了培养学生适应新一代电子信息的发展,物联网项目管理等课程实施“校企联合授课”。“作为未来的从业者,学生需要了解企业的需求,因此我们会寻找企业真实案例,将项目提炼并简化,形成不同操作环节,让学生在不同角色中进行体验、学习和提升。”团队主要成员潘必超说。

“会做、能讲、懂学生、爱学生”是黎旺星对每个教师团队成员的期盼。“我从老师们的身上,感受到一种情怀。他们在教学中的成就感来自学生成功时的欢欣,来自学生成长的喜悦,来自专业技术的力量,这也是教学相长的很好体现。”黎旺星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5年前,广东工业大学筹建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团队。团队带头人是高层次人才安太成,他带领团队活跃在垃圾场、产业园、工业园和化工企业里,只为守护祖国的青山绿水,守护人民的身心健康。拼搏、团结、进取,是安太成团队的精神内核,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推动团队向前走,攀登科学的高峰。

当安太成来到广东工业大学时,就立志要做“顶天立地”的环保研究。“顶天”重在“环境健康”的基础研究,“立地”是要把所研发的环保新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与合作企业一起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科学技术为社会服务。“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安太成常和团队成员说。每一年,团队都会带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们参与重大研究项目,到产业园、垃圾场等各类场所做一线的实际环保研究,让他们将所学运用于真正的社会服务中,共同守护祖国的大好河山。大学是人才和科技重要结合点。

面对新机遇,广东高校教师积极主动融入社会,突破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藩篱,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为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立德树人

全方位呵护学生成长成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今,思政课越来越受重视,如何让思政课入心入脑、润物无声,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为许多教师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多年来,陈金龙坚持为本科生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上好思政课,他有一套方法、技巧和心得。他反对课堂娱乐化,认为搞形式创新短时间可以赢得掌声,但不可持续,一定要把道理说清楚,把问题讲透彻,才能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不解决问题,达不到效果”。在课堂上,他注重将研究过程中的新思考新角度与学生分享,侃侃而谈、逻辑严密;在课后,他与学生深入交流,关注年轻人所思所想。“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知识面很广,经常关注社会问题。”陈金龙说,作为老师要用理论和真理的力量打动、引导学生,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职责使命与担当精神。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园是人生受教育的起点,有的家长想在幼儿园抢跑,希望赢在起跑线上。

新学年开学,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副院长吴玉琼给家长上了特别一课:“幼儿园不是要学会多少知识,更多是要培养一种适应能力。幼儿园就是小社会,孩子要认识人,不仅学会交往,还要学会自己生活。”

“蹲下来,与孩子平视。”在幼儿教育行业工作超过30年,吴玉琼不仅熟练地掌握了一整套和孩子打交道的技巧,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更是和家长建立互信,保持家校互动,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守护心灵,才能健康成长。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正常的学习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学子的心理经历了一次小波动。关键时刻,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心理教师许晓霞挺身而出,带领团队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通24小时援助热线,录制了一百多个心理健康科普视频,培训了中小学班主任2.74万人次,做好学生复学前后的心理健康引导。

“看到学生从消极的情绪中走出来,一切都值得了!”许晓霞说,每一年她都会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提前进行心理预警和危机干预,让学生能更好面对负面情绪。

每个特殊孩子都有可能撑起一片蓝天。作为一名特教老师,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特殊教育教师李志云用“放大镜”观察学生的闪光点,用“显微镜”发现孩子的上进心,为孩子一点点进步欣慰且自豪。19年前,李志云进入特教行业。起初,为了更好给听障学生上课,她还自学了手语。

特殊孩子更应该走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多年来,李志云总会去挖掘一些跟学生专业相适配的企业,让孩子“见见世面”,比如带着学生去和面包店的店员进行交流、品尝面包。在她的学生之中,有的回到老家后开始创业做起了农村淘宝电商,不仅改善了生活,而且解决了农村最后一公里的产品销售渠道。“残疾孩子也能成长成才,一样在为社会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李志云说。

扎根基层

点亮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

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享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

这些年来,广东教师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点亮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展示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

“扎根山区教育,是我今生无悔的选择!”彭小波从教17年,把青春和智慧奉献在粤西边远山区。2004年,彭小波放弃城市收入丰厚的工作,来到化州市新安镇新安中学任高中语文教师。由于非师范专业的出身,彭小波付出了比其他老师更多的努力,逐步成长为教学能手。他爱生如子,在农村一线教学岗位上,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

工作多年,彭小波坚守在山区教育的第一线,这份情怀从未改变。他曾经有多次机会可以离开山区回到城市,但是都被他一一婉拒了。“乡村孩子值得接受好教育,与其说他们离不开我,事实上是我离不开他们。”彭小波说。

24年来,张丹敏一直留在乡村,从未想过要离开。“乡村孩子很淳朴,他们对知识有渴望。”因此,张丹敏总是在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兼任音乐、语文的小学教师,张丹敏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她积极倡导通过音乐作见面礼缩短师生间的距离;用优美的音乐导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配乐朗诵,提高朗读效果;学唱歌曲,增强记诵效果。

每一年,教师节的电话问候和短信祝福、春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回来探望、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卡片表达自己的祝福和心意,这些都让张丹敏感受到作为人民教师的幸福感。

有一次,张丹敏感冒了,不停地咳嗽,好几个孩子给她送药,一个孩子端来一杯四叶莲凉茶,说是爷爷煲好的药,一个孩子带来从家里树上摘下来的枇杷。“我觉得好感动,孩子们没说什么,但是很质朴,很动人。”张丹敏说。

吴晖晖至今还保留着几封2006年教师节学生写的信件:“时间过得真快,昨天好像还在吴老师灿烂温暖的微笑包围中”;“考试前一刻,您拍拍我的肩,说‘努力点,定能考出好成绩!’您知道吗,您的那一拍,给了我不知多少力量和勇气!”

编后语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广东教师将继续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本栏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网址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1-09/09/content_7962732.htm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博

扫一扫
手机看广东工业大学新闻网

关闭

我来说两句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3 gdutnews.gdu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08833号

技术支持 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电子邮箱:xwzx@gdut.edu.cn

建议使用IE7内核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