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部门概况 | 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查询
视频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文校园 >> 工大学人

阎秋生: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字体: 2014年10月24日 浏览量:来源:校报165期2版 作者:周秋菊 陈少徐 编辑:学生新闻中心 黄东跃

在百度上,只要输入“阎秋生”就能找到无数条与他相关的新闻报导和采访视频:“大学教授开讲 地方“当家人”受教”、“省民族宗教委邀请阎秋生教授作先进制造业专题辅导报告”、“阎秋生教授为顺德机械装备企业高层上了一堂‘先进’课”......这位多次受邀为省、厅级和地市领导培训班作专题辅导报告的教授、博导,是如何在先进制造技术行业乘风破浪的?又是如何成为研究生的良师益友的呢?

搞科研最重要的是要有想法”

记者:阎处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先进制造技术行业较早的研究人员,是什么原因吸引您往这个方向深究下去呢?

阎秋生:制造学科需要动手、动脑,手脑并用,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动手,初中学工学农时还学了木匠,这跟后来我学机械制造、做有关装备的研究有一定的联系,比较喜欢钻研结构、机器。机械科学的思考方法不是非此即彼的“0”“1”学科,而需要全方位多维思考,并且需要与材料学、信息科学等交叉融合,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记者:这么多年来,阎处长在科研方面可谓硕果累累,您认为搞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什么?一路走来,您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最终是如何解决的?

阎秋生:搞科研起步的时候最难,也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刚开始最需要的时候也是最难得到的,包括研究条件、课题、论文等等。做科研需要有个过程,年轻人一定要耐得住这一段的寂寞,但掌握了规律之后有很多乐趣,自然就游刃有余了。搞科研最重要的是要有想法,有新意,要能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事情,还要找到与经济社会的结合点。这种想法的灵感来自坚持不懈的思考。2008年,我考虑申报国家基金项目时,已经在做一个单点微砂轮加工过程的课题,如果单纯拓宽应用范围则没有多少创新性,也无法获得专家的认可。当时,我正在参加广东省科技厅关于专业镇产业集群的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突然灵光一闪:能否将产业集群这一概念应用到加工过程当中?结果,这个创意使我提出了集群磁流变效应的概念,顺利拿到了一个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还曾经尝试将研究拓展到医疗器械方面,搞科研一定要不断思考尝试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做研究就是要培养坚毅的性格,要有一股韧劲儿,向着你心中的目标去努力,总会有收获的。当然,研究工作也常会出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现象,那就是运气了,但你不能有守株待兔的侥幸心理。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曾受邀到珠三角几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做客,对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广东以及各地的发展建言献策。请问先进制造技术与传统的制造技术有何区别?目前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何?

阎秋生:制造技术是与人类文明同步发展的,涉及的制造业是一个包容性很广的基础行业,也是所有技术的支撑。但先进制造技术(AMT)概念是近20年才提出的,它是传统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的有机融合。对制造业来说,技术升级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从发达国家发展的路子来看,都是先经历了劳动力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型,再到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发展规律。广东经过30年的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已经发展到极致,制造业必须创新、转型,才能提升产业竞争力。技术创新很早就有人提出来了,但过程很艰难,真正的推动者需要市场的力量。去年的富士康事件,我认为应该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广东省制造业转型的拐点。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转型?如何技术升级?持续的动力在哪里?主要由政府引导,包括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使制造业逐渐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

记者:学校的人才培养特别是研究生培养该如何与制造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广东制造业结合起来?

阎秋生:目前,我校工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大部分都是跟企业结合,真题真做。导师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确定研究课题,研究生在到企业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学校实行“双导师制”,聘请企业的工程师作为校外导师。我校在进行广东巨轮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创新基地、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探索的基础上,现在正在结合广东省研究生创新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希望让更多研究生进入企业,跟着工程师做技术开发,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结合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和我校工科为主的学科特点,学校制定了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工科高层次研发型人才培养的改革试点方案。同时,制定了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包括提供高额奖学金、境内外联合培养等措施,培育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力争早日实现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突破。

学习专业,更重要的是训练思维的方法”

记者:我们学校的本科教育,基本还是以传统的教与授的方式为主,很多学生对专业慢慢失去兴趣,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阎秋生:专业对每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我的母校校长有这么一句话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专业知识是你职业生涯的DNA,个人所有的发展都以专业为起点。无论学什么专业,也许这个专业不是你的第一个选择,也不管你以后从不从事这个专业的工作,都要喜欢你的专业,把专业学好。因为专业的研究过程更主要的是学习基本的理论,进行基本的思维方式的训练,通过这种专业训练培养各种能力,就算是以后从事其他工作也非常有帮助。我跟学生讲过,世界上没有哪所大学专门开设了总理、总统的专业,但经过了不同专业的学习和工作的历练成为了总理与总统。前段时间,我们同学聚会,有两位机械专业的研究生分别做了注册会计师和德国大使馆科技专员。这位注册会计师同学告诉我,机械专业的研究训练了他的逻辑思维方法,他考注册会计师一下就考过了,审查企业的东西也一眼就看明白了。可见,学习是一种能力,你把专业掌握好了,还可以有其它的发展。把这个道理理解清楚了,学习的动力就来了。

同时,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取得快速发展的基础。我想这就像小时候拉车,在遇到坑坑洼洼之前,一定会加快拉车速度,速度越快,动能越大,这坑就冲过去了,速度越慢,阻力越大,一下就掉到坑里。学习、生活中也要处于这样一种激发的状态、运动的状态,这样学起来就有更大成效。

记者:在培养研究生方面,您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阎秋生:我有一点体会,那就是三维的学习方式,一是看,二是做,三是写与读。“看”是看实验、看论文、看教授做研究;“做”是自己动手操作,积极做实验。最关键是写与读。怎样才能写得好?我的经验是不断地让他们讲,要他们大声地念出自己写的东西,强制思考,这样在讲的过程中能理清思路,发现很多问题。

对研究生来说,联系社会、整合资源的能力同样重要。我每次与企业合作,拿下课题以后,就把任务分配给研究生,让他们直接跟企业洽谈,在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会分析社会问题,提升社会生存能力。

记者: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特别的学生或者特别的事情,令您记忆犹新的?

阎秋生:2009年,一个学生做磁性研磨工具设计时,引入Maxwell有限元分析工具,提出用磁场分析软件仿真进行结构优化,再进行设计,这个方法也一直被现在的学生沿用到其他的方面,这名学生因此获得首届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可见,真正好的学生,并不是导师导出来的,要靠他自身的努力,要有想法,能很快地学习新的东西。研究生跟导师的关系,研究生是主体,导师只是引进门的师傅,就像淘金,导师只能告诉你这一片地是富矿,能不能挖到金子还得看学生自己。

记者:对正在参与科研或者打算从事科研的年青一代,您有什么建议?

阎秋生:研究生参加工作最好是跟着有一定经验的工程师做,年轻的博士则应该加入教授的科研团队,这样进步较快。这个道理就像埋头拉车的人是看不清道路的,听旁边的高人指点,才会少走很多弯路。985高校的年轻教师为什么发展得比较快?因为他们都是在导师、老师的团队做,不会偏离方向,很快就会冒头。发展是有传承的,陌生的环境,没有团队的支撑,就像没有地基,发展需要积累,积累则需要时间。

同时,研究生读研期间目光不能只盯着研究生文凭,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提升。要脚踏实地地把这三年的研究做好,培养科学的精神,提高研究的能力,这对将来更有用。有句话与大家分享“时刻准备着当机会来临时你就成功了”。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博

扫一扫
手机看广东工业大学新闻网

关闭

我来说两句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3 gdutnews.gdu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08833号

技术支持 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电子邮箱:xwzx@gdut.edu.cn

建议使用IE7内核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