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部门概况 | 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查询
视频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园地 >> 高教视点

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字体: 2014年12月12日 浏览量: 作者:张雅光 编辑:王卓 来源:《理论导刊》(西安)2014年8期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目前,全国正在抓《意见》的落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本国核心价值观建设,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研究国外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途径、方法和措施,对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核心价值观内容: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作为一个社会居于统治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理念,核心价值观不仅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的标尺,更是向世界展示本国发展所秉持并为本国人民所认同的根本价值观念。因此,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不仅要立足本国传统文化,而且要吸收时代精神的精华,体现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1.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信仰、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为强化民族的国家认同,新加坡国会于1991年1月15日通过了共同价值观,其基本内容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1]随着新加坡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针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变化,新加坡政府提出了“新加坡21”,并把它作为21世纪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新加坡21”是新加坡在21世纪的五大理想,基本内容包括:重视每个人的价值;家庭凝聚,立国之本;人人都有机会;心系祖国,志在四方;积极参与,当仁不让。[2]总体上看,“新加坡21”反映了新加坡人在21世纪新的价值追求,是新加坡在21世纪凝心聚力的重要精神力量。

2.美国核心价值观。在美国历史的形成过程中,其主导价值观与社会进程不断融合、发展、演化,逐步形成了以自由、民主、宽容、公平、个人主义等为主流的社会核心价值观。自由:在为摆脱宗主国的控制、争取独立的过程中,自由就成为美国追求的目标和最核心的社会价值取向;民主:1776年《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构建了与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相适应的美国国家民主政治制度;宽容: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其历史并不长,要自然而然地形成统一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非常困难,因此包容各种文化的宽容精神就逐渐成为美国社会价值观的一部分;公平:在漫长的种族斗争过程中,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中逐渐融入了公平与正义的价值理念;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源于清教主义的深刻影响,清教徒倡导“人生而平等”的思想,并推崇“虔诚、谦卑、严肃、诚实、勤勉和节俭”的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在陌生而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并获得繁荣和富足。因此,逐渐形成了美国人尊崇个人主义、机会均等、乐观进取、勤俭致富、讲求实际、强调成功的价值观念。[3]

3.英国和欧盟核心价值观。布莱尔任英国首相时说过:“英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多文化、多宗教、多信仰的国家,英国的历史和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珍视自由、宽容、开放、公正、公平、团结、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重视家庭和所有社会群体等英国核心价值观。”2007年1月25日英国教育部又提出了全国中小学教授英国传统价值观的教育计划,规定11-16岁的中小学生学习有关英国言论自由、多元文化、尊重法治等核心价值观。

冷战结束后,随着欧洲国家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欧盟成为一个邦联体,民族国家的界限开始模糊,各种泛欧洲主义、新社会运动开始兴起,民间组织迅速崛起,各种普世的价值观如民主、自由、正义、性别平等、生态平衡等超越爱国主义成为全欧洲核心价值的主要内容。[4]

二、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体:政党、政府、民间组织

核心价值观建设效果如何,关键取决于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体参与力量。许多国家在培育、传播与践行核心价值观时,都注重调动广泛的主体力量,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政党、政府和民间组织等在核心价值观建设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组织体系。

1.执政党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和引导者。许多国家的执政党都十分重视社会价值观建设,把培养党员队伍作为执政党引导社会价值观的重要保障和依托,通过自己严谨清晰的纲领,政党领导人鲜明的政治主张和执政党重要的决策、理念,引导整个国家和社会形成一种或几种价值观要素。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主党总统林登·约翰逊为凝聚人心、获取支持者,寻求建立一种新的社会核心价值目标,提出了“伟大社会”的构想。“伟大社会”崇尚社会公正、保障民权并向贫困宣战。“伟大社会”的目标是消除美国在“镀金时代”所形成的剥削、苦难、不公、失业、贫困、肮脏不堪的城市贫民窟和社会动荡等社会阴暗面,巩固并保障社会正义等核心价值观。约翰逊的“伟大社会”运动及所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美国社会影响巨大,巩固并塑造了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直接推动了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2.政府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导力量。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充分认识到核心价值观建设在锻造国民精神、塑造国家整体形象中的意义和地位,将核心价值观作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核心价值观建设。一是掌握信息控制权。冷战结束后,美国借助其全球最庞大、先进的传媒系统,积极推进全球信息自由流通,输送美国的价值理念。《美国国家利益报告》明确将“在国际信息传播中保持领先地位,确保美国价值观继续积极地影响其他国家的文化”列入国家核心利益的范畴。二是构建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体制机制。政府机构通过拥有的行政权力,制定制度规范和政策引导,通过制度安排保障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保持其核心价值理念的权威性和至上性。为了培育公民的国家意识,新加坡政府专门成立“国家意识委员会”,从1988年开始,每年都开展一次“国民意识周”活动,向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民间组织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存在较为庞大的民间组织。民间组织凭借其自由、广泛的优势,能动、自觉地传播各自组织的核心思想,其影响力日益扩大,甚至能够形成超越国界的国际化的思想潮流。因此,在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众多主体中,民间组织日益成为其中的重要推动力量。例如,在英国,存在着众多的社区民间组织和慈善组织,它们以民间慈善为宗旨、以社区为依托、以公益服务为主业、以志愿参与为特征,形成独立的运作体系,成为英国社会中与政府公共部门、私人企业相平行、相独立和相辅相成的民间公益部门,被称为“第三部门”。近年来,英国政府对社区民间公益事业的发展给予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并将许多原来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的服务以委托等方式转交给社区民间组织,使之为落实“英国核心价值观”、保持社会稳定和增强社会凝聚力起着推动作用。

三、核心价值观建设方式:多种途径与多种方法协调配合

国外核心价值观建设注重系统性,多种途径与多种手段相互补充、协调配合,利用一切场合重复、阐释、宣扬其核心价值观。

1.借助法律规范。科学严谨的法治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保障,法律尤其是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本手段。有些国家为保持核心价值理念在社会运行中的至上性,将核心价值理念纳入到法律尤其是宪法或宪法性文件中,借助法律的强制力进行推广和普及。美国社会的法治拥有多元的价值目标,即自由、人权、正义、秩序等,其最高价值目标是确保人的尊严,实现人的自由人权。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非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平等观念贯穿美国的发展史,1776年的《独立宣言》提出:“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法国1789年的《人权宣言》指出,“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是指有权从事无害于他们的行动”。社会的目标是共同幸福,保障公民的平等、自由、安全和财产。2000年12月7日公布的《欧洲基本权利宪章》序言开篇写道:“基于其精神和道德遗产的认识,联盟以不可分割的、普遍的关于人类尊严、自由、平等和互助的价值为基础,建立在民主原则和法治原则之上。”

2.强化学校教育。学校是培育和传播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系统的学校教育是培育和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环节。因此,当代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强化学校教育,在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及课程设置方面特别突出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及公民教育等内容。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重视优等教育》中强调“必须把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和家庭参与重新纳入教育计划”,并相继成立了“品德教育联合会”“重视品德同盟会”等机构和组织。美国学校设置历史、文学、社会科学以及科学技术等正式课程,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除了设置正式课程之外,美国学校还特别注重发挥校园环境、校园文化以及各种辅助性活动等隐性课程的教育效果。进入21世纪,美国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联邦教育部“2002-2007年工作要点”重申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强化“美国意识”,培养新时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负责任的高素质公民。在新加坡,道德教育课程是学校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此外,新加坡还充分发挥各科教学活动“载道作用”和“渗透作用”。

3.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许多国家在强化学校教育的同时,都非常重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功能,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切实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外化为自觉行动。首先,重视发挥家庭教育的育人功能。“家庭具有其他任何机构所不能比拟的作用。由政府和学校所推行的‘公开的社会化’,如果与家庭价值取向冲突,通常都会失败。”[5]美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许多学校都注重与家长联系,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育计划。新加坡政府专门成立了家庭教育民众委员会,启动学校家庭教育计划,专门负责对家长进行培训,为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咨询和建议,其内容之一就是向年轻人灌输积极的家庭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为新加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6]其次,强化社会环境的渗透作用。美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和环境育人,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不惜大量投资,在首都华盛顿,仅纪念物、纪念碑和名人雕像就有100多处,且都与美国历史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纪念馆和建筑物的名称前都加了“国家”(national)一词。其目的在于有意识地培养参观者的“美国”意识和“美国精神”。

4.利用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文化产业、大众媒体等日益引领和塑造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影响着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进程。同时,媒体与舆论被称为“第四权力”,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坚强维护者。这一点也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通过公权力引导文化传播事业、影响主流媒体,为国家制定政策、塑造民众价值体系和传播核心价值观服务。新加坡的媒体在宣传弘扬“共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舆论工具通过各种形式,坚持广泛宣传共同价值观。为了保证媒体的作用发挥,政府对媒体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因此,有人称,新加坡媒体是“世界上最干净的媒体之一”。美国的文化产业占GDP高达25%,占全世界文化产业高达43%,美国广播和收费电视的收入,占世界同类文化产业收入约56%,其收费电视的收入占世界同类文化产业收入约85%,其电影票房的收入占世界电影业的收入大约55%。[3]强大的文化产业为传播美国的思想文化提供强大的载体和平台。美国充分利用各种报纸、广播、电台、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大众媒体昼夜宣扬其核心价值观,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5.教育方法灵活多样。在国外,针对不同群体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灵活多样。在美国,在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价值灌输、价值澄清、道德推理和价值分析等四种主要教育方法,它们各有其优点和缺陷,因此,美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十分强调对它们的综合运用。这些教育方法不只是把价值观当作一种知识单向地向学生教授,而是以提高学生的价值分析、价值判断、价值推理、价值实践能力为中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生活价值问题探究及社会实践深化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认知和认同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在新加坡,学校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来设计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主要采取文化传递法、设身处地考虑法、价值澄清法和道德认知发展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注重“六顺”“七结合”。“六顺”是:一顺情,即在公民道德教育中动之以情;二顺理,即要求在讲授中晓之以理;三顺性,即针对不同的个性和特性进行教育;四顺势,即根据不同的形势提出适时教育;五顺利,即因势利导;六顺真,即讲真话,实事求是。“七结合”是: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德育与生活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结合;共性教育与特殊教育结合;无形教育与有形教育结合;大节教育与小节教育结合;物质奖励与荣誉感教育结合。[8]

四、国外核心价值观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借鉴国外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做法,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西方国家利用其在科技和互联网的优势地位,对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不断增强,中外不同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相互碰撞、相互交织,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严重干扰着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另一方面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信仰缺失、道德滑坡、诚信缺乏等问题,使人们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价值取向,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逐渐减弱甚至丧失。因此,党和政府必须站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认识是前提,领导是关键。实践证明,没有领导重视的地方,核心价值观建设很难取得真正实效。因此,必须加强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纵向联动合作机制,构建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各级政府组织引导推动、社区及民间组织共同参与的核心价值观建设组织体系。

2.深化宣传普及,增强认知认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贵在知行统一,认知是前提和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通过宣传普及增强认知认同。宣传普及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宣传普及,使人们牢牢把握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增强认知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需要找准宣传普及同人们思想道德情感的契合点。多运用大众化语言,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宣传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多联系人们身边事例教育感化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做到深入浅出、情理交融。要善于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手机、互联网等大众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建设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开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3.抓住重点人群,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推动人人参与,形成合力,又要抓住重点人群,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抓住三个重点人群:一是党员干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更应该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队。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掌握着公权力,影响大、示范作用强。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抓好党员干部这个重点,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方面要带好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形成上行下效的正能量。二是社会公众人物。社会公众人物是大众高度关注和效仿的对象,他们的道德言行对社会大众具有很大的示范效应。企业家、知识精英、文化名流、影视歌星等是社会公众人物的主体,应当把他们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群体,加强对他们的引导,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使其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三是青少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青少年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可塑性最强,如何塑造他们的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抓住青少年这个重点群体。

4.加强学校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意见》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学校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各环节,覆盖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学“思想政治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载体和主渠道。因此,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作用。此外,要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其它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各科教学的“载道作用”和“渗透作用”。

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不仅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灌输,而且还要靠不断的启发才能奏效。因此,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心理状况及接受能力,遵循知识传授规律和价值认同规律,倡导启发式、参与式和体验式教学,把灌输和启发相结合,注重师生双向互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境、寓教于文,通过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活动,吸引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唱主角,自己教育自己,使青少年都能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切身体验,逐步认知、理解并在情感态度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行为上自觉地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5.搭建多重平台,增强传播能力。在国外,培育、推广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注重系统性,多种途径与多重平台相互补充、协调配合,主要表现为显性教育与隐性引导相结合,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势灌输与柔性隐蔽的手段相结合,利用一切场合重复、阐释、宣扬其核心价值观。我国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需要发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民间组织等多元主体的作用,充分利用教育、传媒等多种手段,为核心价值观建设搭建多重平台,实现培育、传播核心价值观方式、途径的多样化。为此,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网络,强化家庭教育的渗透功能,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活化,发挥社会的熏染功能,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大众化。二要充分利用纪念馆、博物馆、红色旅游景点等各种载体宣传核心价值理念,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有利时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升旗仪式、成人仪式等形式,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三要构建和发展现代传媒体系,不仅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更要重视网络等新兴媒体,使其成为培育和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平台和新力量。

【参考文献】

[1]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53.

[2]韦红.新加坡精神[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 184.

[3]王英.美国如何建立社会主流价值观[N].学习时报,2012-03-19.

[4]何大隆.英国:合力传播核心价值观[J].瞭望,2007, (22).

[5][美]迈克尔·罗斯金.政治科学[M].林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143-145.

[6]霍利婷.新加坡“学校家庭教育计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 (7).

[7]农华西.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57.

[8]刘培军,商秀梅.新加坡中小学校德育方法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博

扫一扫
手机看广东工业大学新闻网

关闭

我来说两句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3 gdutnews.gdu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08833号

技术支持 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电子邮箱:xwzx@gdut.edu.cn

建议使用IE7内核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