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定高校学生的法治信仰,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积极推动者、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通过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完善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生态化培育体系,是当下高校思政课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什么思政课能够培育大学生的法治信仰?
法治信仰的培育需要一个完善的生态化体系,内涵与外延远远超越了法学知识的教授与传承。法治信仰不是一朝一夕可得的,必须在长久的训练、研习和实践中才能够根深蒂固、深入思想,形成一种由自发到自觉的精神形态。法治信仰的生态化培育体系包括法律知识、法律评价、法律情感、法律意志和法律行为等五个基本生态要素,需要思政课课程体系的涵育和支撑。
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蕴含了法治信仰的核心理念,为法治信仰的培育提供了政治导向和价值引领。思政课有助于高校学生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准确地领会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
此外,在培育高校学生的理想与信念、情感与意志、合作与宽容等品格上,思政课也具有其他课程难以替代的独特优势。培育大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务求实效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锻造属于自己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图景,从而以学生内心的原动力支撑起构建法治大厦的精神支柱,都离不开思政课的引导和规范,使得法律人能够不断校正人生坐标、付诸实际行动。
如何用思政课来培育大学生的法治信仰?
以思政课教学培育高校学生的法治信仰,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职业自觉,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协同推进,形成高校学生法治信仰的生态化培育体系。
第一,凝练课程内容,形成培育法治信仰的话语体系。思政课的课程内容上各有侧重,必须充分挖掘蕴含培育法治信仰的知识体系,立足课程特点,结合形势政策,从哲学思辨、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核心价值观培养、人文精神培养等不同角度切入,多维并进,共通融合,形成培育法治信仰的思政课话语体系,增强高校学生的中国立场和国际视野。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开发培育法治信仰的有效形式。坚持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互动探究为方法、以意义构建为机制,发挥老师的主导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把法治信仰的实践性、情感性、自主性与思政课的思想性、政治性、导向性充分融合,拓展培育法治信仰的有效形式,强化高校学生的精神追求和价值遵循。
第三,利用网络平台,延伸培育法治信仰的时空载体。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既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带来了不断创新的机遇和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网上课堂、教师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新媒体手段,打造立体化的交流平台,延伸培育法治信仰的时空载体。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过程中,以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朋辈学习等形式,增强法治观念,坚定法治信仰。
第四,丰富课外活动,拓展培育法治信仰的实践教学。在课堂之外,组织依法治国为主题的法治报告、时政辩论、师生沙龙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指导或带领学生的暑期调研、科创计划等活动,可以有效拓展培育法治信仰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法治信仰的力量,明确时代赋予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
在高校学生法治信仰培育上,思政课以其立德树人、为国为民的政治意蕴,与彰显自由平等、维护公正法治的高校课程形成了一种嵌入与互补的关系,有效坚定了信念上的平实而高远,成功架起了法治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桥梁。
作者: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赵庆寺